孩子的触觉教育,应从还未出生开始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其实孩子从还未出生时,在妈妈肚子中就已经有触觉和视觉 。而想要孩子的触觉更加敏感,就需要从胎儿时期就开始训练 。
视觉和听觉获得了86%的信息,其他的感觉分享了剩下的14%,因此其他感觉对个体的发展算作助手了,助其一臂之力 。
出生时已经发展,出生后更好发展的感觉是触觉、本体觉、前庭平衡觉 , 但必须经过子宫的收缩、胎盘的紧裹、产道的挤压被激活后天才有可能更好发展,这三个通道几乎包揽了剩下的14% 。
换句话说,剖腹产的孩子被剥夺了激活机会,如果后天不加以强化补偿训练,其智力与自然分娩的孩子拉开了七分之一的差距 。
触觉是接触、滑动、压觉等机械刺激的总称 。
人的皮肤位于人的体表 , 依靠表皮的游离神经末梢能感受触觉、痛觉、冷觉、温觉、压觉及痒觉等多种感觉 。
正常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持机体的健康 。
触觉是人类最复杂的感官 。触觉中包含有至少十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
皮肤上有数百万计的感觉末梢 。每一小块皮肤都与另一小块皮肤不同 。每一小块皮肤上感觉器官分布的数量也不同 。
因此,对于疼痛、冷、热以及其他的感觉也不相同 。
胎儿的触觉出现得早,甚至早于听觉 。由于黑暗的宫内环境限制了视力的发展,所以胎儿的触觉和听觉就更为发达 。

孩子的触觉教育,应从还未出生开始

文章插图
妊娠第2个月时,胎儿就能扭动头部、四肢和身体 。
4个月时 , 当母亲的手在腹部摸触到胎儿的脸时,他就会做出皱眉、眯眼等动作 。
如果在腹部稍微施加一些压力时,他立刻就会伸小手或者小脚回敬一下 。
有人通过胎儿镜观察发现,当接触到胎儿的手心时,他马上就能握紧拳头作出反应 , 而接触到其嘴唇时,他又嘬起小嘴作出吮吸反应 。
触觉还有着更为神奇而崇高的作用,即用来表示亲密、善意、温柔与体贴之情,是启迪人们心灵的一个窗口 。
如果你将一只友爱温暖的手搭在处于困境的朋友肩上,可以使他振奋,给他以勇气;
如果搭在处于紧张和焦虑不安的朋友肩上 , 可以使他肩部的肌肉放松而感到轻松;
当朋友之间满怀热情地紧紧握手时,人会觉得更亲切;当人们哭泣时,为他们擦去眼泪,会令人感到无比安慰 。
当一个孩子因受到惊吓而畏怯、恐惧时,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他抱起来,紧紧地拥抱着他,并且亲切地亲吻他的面孔,孩子便会意识到人们在保护他 。
恋人与夫妻之间除了需要经常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还需要出于忠实、真诚和爱情而产生的恋人间的相互拥抱和夫妻间的相互亲热 。
这使人体验的不是色情 , 而是一种颤动心灵的冲击,它会使爱情的暖流默默地注入双方的心田,使人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婚姻的幸福,使生命永具吸引力 , 使生活永远甜蜜、纯净 。
“没有触觉”的社会是一种病态的社会,因为它忽视了人的肉体和感情系统的需要 。
转型时期人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人们对自身的尊严、权利和价值日趋重视——承认、尊重、保护“隐私权”使得家庭成员的亲密性日益疏远,家庭人际空间不断在扩大;
大人努力工作、孩子专心学习的需要与人们享受生活的愿望之间正在进行着一场殊死的较量 。
生活和竞争所迫,工作和学习正蚕食家庭的私人空间和家人享受亲情的时间 , 家庭亲情时间在不断缩短;
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社会转型期越来越多人离开乡村或城镇的“熟人社会”,一头扎进大中城市的“陌生人丛林”;
熟人社会的监督和家族监管的呵护日益淡漠,家庭正远离家族呵护;
电话、短信、微信、QQ聊天、wifi、IPad打破了“暂时与世隔绝”、“清静安逸的世外桃源”“家人享受亲情交流的地方”等家的属性,家庭的静谧性被打乱;
家务活市场化淡化了家庭义务感和责任感,加深了家人的隔阂、疏远了亲情;
成人忙于生计 , 孩子忙于学习,子女急切需要的感情呵护被繁忙生活节奏所吞没,多数情况下子女处在一种冷漠、疏远、缺乏交流的环境中,家庭沟通几率日益减少;
精密度要求迅速提高,按时按点到岗接受一定的制度约束,格式化、规律化的生活方式使得接送孩子上学、辅导孩子功课、陪伴孩子娱乐等都受到制约 , 日益导致孩子生活上缺人照料、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现象;
家庭间邻里相对封闭,邻里间水电气声相通,老死不相往来;人权意识普及使得谁也不关心谁、干涉谁、搭理谁,大大限制了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时间和空间……
汉字“亲”的繁体字右边会有个“见”字,看见了才叫亲!没见面就喊亲的是淘宝网——亲,掏钱吧;
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父子有亲”,父母亲和孩子之间一定是有亲近的 , 有亲才会有爱,亲爱亲爱,这事儿连蝴蝶都知道 , 两只蝴蝶就唱“亲爱的慢慢飞”,飞远了就不属于你 。
可今天父亲母亲和孩子之间还有亲近吗?有钱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寄宿制的幼儿园、小学,一个星期见一次,还问星期六、星期天能不能不接 。
没钱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扔在老家 , 一个月甚至一年可能才能见一次,能“亲”吗?
打小在没有爱中长大,成年后说能给他人以爱、还报社会爱,你信吗?
触觉对抑制肌肉紧张、惊觉度、触觉防御、触觉识别、情绪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
孩子出生过程中胎盘的包裹、子宫和产道的收缩以及出生后吃奶、穿衣、吹风、洗澡等都不断为触觉提供丰富的刺激,促进个体的正常发展 。
触觉统合失调 , 主要是因为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佳,从而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即所谓触觉敏感(防御过当)或触觉迟钝(防御过弱) 。
触觉教育的内容
孩子还未出生时,我们就要对他进行一些触觉的训练 。
例如:溜胎,胎儿八、九个月大的时候 , 妈妈要注意加强运动,通过走走停、走一走再停 , 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触觉、本体觉和前庭平衡觉的训练 。
同时,妈妈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生,因为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子宫的收缩、胎盘的紧裹以及产道的挤压都会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 。
孩子出生后,妈妈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如果实在没有奶 , 一定要注意给孩子提供非常丰富的触觉补偿 。
触觉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感官,而吃奶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种主动地(开始是被动地)触觉学习 。
吃奶的时候,孩子要用舌头把妈妈的乳头和乳晕全部裹?。饫锏钠し舨幌裆硖迤渌课坏钠し裟敲垂饣?,孩子含在嘴里,其实并不舒服,但是为了吃饱,不得不被动的接受,慢慢的,他会主动地去接受这种触觉刺激 。
在喂奶的过程当中,妈妈会有不断地抚触、拍打等动作,这些都会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 。
有些妈妈懒得喂奶,觉得喂奶之后,乳房的形状没有过去那么好看了,于是把孩子甩给“牛干妈” 。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奶嘴仅仅是一种形状的仿真,没有看到质地的仿真,它的表面是非常光滑的,剥夺了孩子吃奶时触觉学习的机会 。
用奶瓶喂奶时,妈妈的手要稍微拽着一点奶瓶,防止奶瓶压迫到孩子的上牙床 , 否则会导致孩子出牙时上齿内扣,造成兜齿 。
家长们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抓着奶瓶,就没有多余的手抚触和拍打孩子,剥夺了更多的触觉刺激 。
触觉在人类感觉系统机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
胎儿在胎内的感觉体验,出生时通过产道的感觉体验,出生后与外界的温度、事物、以及和他人皮肤接触的感觉体验等,对提高胎儿和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如用软毛刷、干毛巾或丝稠等柔软的布类,轻擦孩子的背部、腹部、腕部、颜面部、手、脚等部位的皮肤 。
手背及前腕部和正常的环境相互作用接触最多,是触觉防御最小的部位;
而身体的腹侧部、颜、足部位对刺激敏感,触觉防御大,往往是难以接受摩擦训练,因此是否要摩擦,使用何种工具磨擦,不要强制进行 。
对于这些敏感的部位 , 可使用绕上骆驼毛的电动旋转轴辅助进行磨擦 , 使产生的刺激轻快而舒适 。
根据临床观察,磨擦口腔周围皮肤对孩子触觉得正常发展以及语言的发育都有益处 。
另外还可以让孩子进行皮肤刺激的游戏 , 如水中游戏、泥土游戏、抓痒游戏、涂料游戏、吹风机游戏、抓砂、草坪上的裸足游戏等 。
一般来说,触觉刺激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时间约在刺激30分钟以后,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要根据孩子的耐受程度加以确定 。
亲子同床 。触觉教育特别强调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睡 。在睡的过程当中,孩子跟父母有肌肤之亲 。
大人用手拍着、哄着孩子,孩子的手也会抓着大人,这都属于触觉的交流、亲情的交流,亲爱,有肌肤之亲才会产生爱 。
多背多抱 。很多家庭给孩子买小推车,这实际上是大人偷懒的一个工具,孩子在推车里面没有足够的触觉,尤其是跟大人之间缺乏触觉互动 。
推车的轮子一般都非常小,克服阻力的作用越大,只适合在平滑的地面上前行,而越是平滑孩子所获得的前庭平衡觉的机率越少 。
而把孩子抱在怀中,孩子跟大人贴着的是一面,大人的手还会从外面环抱住孩子 , 形成双面的接触 。
无论男孩或女孩,在他(她)出生之前,爸爸妈妈一定要给孩子,准备一个毛绒玩具,这个毛绒玩具孩子一睁开眼睛就能发现,就在他的床头,就在她的身边,他伸手就能摸到 。
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小孩,晚上睡觉必须揪着妈妈的耳朵,抓着妈妈的一撮头发,或者是摸着妈妈的脸,甚至是抱着妈妈的咪咪才肯睡觉 。
还有的孩子非要抱着自己尿得骚臭的小花被或者小毛巾才睡得着 。
这都是因为,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没有给他准备几个小的毛绒玩具 。
这个毛绒玩具,它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就是孩子的一个依恋的物品,等到他将来上幼儿园,出现入园焦虑的时候,家长要允许他带着这个毛绒玩具一起上幼儿园,孩子内心会找到一种依靠 。
毛绒玩具在孩子必备的五大玩具中排在第二位 。
搭井台(编花篮):四个或更多小孩拉成一个圆圈 , 各自把左腿抬起搭在别人上边,做搭井台的样子,之后边唱歌边绕圈跳 。
类似的还有挤油尖:儿童分成两队,分别坐在长凳上向背部方向用力挤,直至把对手挤出凳子 。这些游戏使孩子身体互相摩擦着 , 充分锻炼了儿童对身体接触的感受 。
捏面泥:让孩子用橡皮泥或和好的面团捏各种小动物,进行手部感觉刺激 。
手心写字:在孩子的手心上画画或写字,训练触觉区别能力 。
洗澡操:配着音乐给儿童编一套洗澡操,让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用手搓脸、胳臂、腿和身上的皮肤,进行触摸刺激 。
盲人摸象:蒙上儿童的眼睛 , 用一纸盒装上多种玩具,让儿童用手触摸物品并说出物品的名字 。
儿童通常会根据触摸物的大小、形状、质地辨认,可训练触觉区别能力和比较能力 。
过家家:通过孩子对泥土、沙石等的触摸,掺和做出各种“菜肴”刺激儿童的手部感觉,发展他们的触觉能力 。
除了专门的家庭训练,家长还要注意平时多爱抚孩子 , 摸后背、亲脸等,为孩子提供干净自由的活动空间 。
应用好洗脸、洗澡、梳头的机会,给孩子毛毛玩具等、用感统刷刷手脚、进行关节推拿、玩咯吱游戏、玩挤压活动、玩“擀面”游戏、做“夹心馅饼”、玩钻洞游戏以及与父母同床睡觉等都有利于促进儿童触觉正常发展 。
【孩子的触觉教育,应从还未出生开始】

    推荐阅读